這一部關於翁山蘇姬的爭議性電影不可能到緬甸當地拍攝,所以泰國成為替代的地點。監製維吉妮貝松席拉表示:「在地理景觀上,緬甸和泰國非常相近,有許多電影都是在泰國拍攝。我們找來當地的各種技術人員,不必把所有製作元素都從法國搬來。」更棒的是,泰國有不少緬甸社群,這使得拍攝時雇用演員和臨演都非常方便。
然而,盧貝松和維吉妮貝松席拉仍感到有必要去緬甸一趟,維吉妮貝松席拉說:「如果你從未實際去過一個國家,你卻要大方談論這個國家就太荒謬了。瞭解緬甸文化是很獨特的經驗,即使我們無法如願待在那裡很久,我們仍花了一些時間在仰光,參觀大金塔,深入瞭解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盧貝松拍了一些照片,之後還放入電影當中。我們曾試圖接近翁山蘇姬的房子,但仍遭到驅趕的命運。」雖然主要在泰國拍攝,但由於主題敏感,拍攝還是盡量低調。維吉妮貝松席拉表示:「我們一再被警告,如果我們太引人注目,可能就有被驅逐出境的風險,因為當地政府擔心可能會引起動亂。我們在一個隱密的私人地點蓋了翁山蘇姬的住所,確保我們可以自由的使用這個拍攝空間,只要一到街上或公共區域拍攝,就會低調進行拍攝,幸好當地人不會打探我們,也沒人用手機對我們拍照,或把我們的拍片情形PO在網路上。」
動員3000名臨演 重現翁山蘇最激勵民心的演說
工作人員和演員們在這一段不凡的拍攝期間留下了一些感動莫名的回憶,一路從泰國回到英國牛津,再到法國,歷時共三個半月。翁山蘇姬在大金塔發表演說的場面動員了三千名臨演,這場戲特別令人難忘。強納森伍德浩斯回想地表示:「看到楊紫瓊身邊有這麼多支持者,她代表人民說話,那種情景很動人,也令人興奮,感覺不像是在演戲,而像是真實情景。」強納森雷吉特同意地表示:「有時,我們會忘記是在拍電影,像是蘇姬被判軟禁,我們抱在一起,彷彿我們真的是一家人,我緊緊抱著楊紫瓊就像她是我的親生母親,甚至當扮演士兵的人要強行帶走她時,我都感到有點害怕,那種景象太真實了。」對強納森伍德浩斯來說,翁山蘇姬獲頒諾貝爾獎的場面演起來最困難,他表示:「那是最後拍攝的幾場戲之一,我期待了好幾個月,但是對我來說,那場戲演起很艱難,我確實感到一股壓力。我記得大衛菲利斯拍拍我的肩膀說『不要有壓力。』我背了那些講稿好幾次,但是當我看到現場的幾百名臨演時,我感覺自己好像不是在演戲,而是真正在演講。」大衛菲利斯回想起他跟楊紫瓊及飾演他兒子的兩位年輕演員:「楊紫瓊很聰明又風趣,是很傑出的女演員,跟她這樣迷人的女性建立起緊密關係並不難,至於兩位年輕的強納森,他們在現場經常逗得我大笑,我們會互開玩笑,真的就像是一家人。」